万教授核桃油杨树情:科技扶贫振兴之路

远方好物

万教授的核桃油与杨树,宛如一位书生的家国情怀在天地间回响,那一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便是对他最好的注解。在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我有幸跟随万雪琴教授,聆听他在杨树基地、核桃基地的研究分享,直观感受他那浓得化不开的书生家国情怀。他研究杨树,只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川西荒草高原种下希望,改善日益严重的沙化状况,让藏民屋前屋后绿树成荫,告别烧羊粪、牛粪的窘境,实现树林环绕的家园梦。他研究核桃树,始于扶贫,致力于将核桃油视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战略保障,探索核桃产业振兴之路,这是一条特殊而艰辛的非主流之路。一生两树,孜孜不倦,他以专业深耕,以温情敬意奉献社会。

2021年元旦,成都站,我们与万教授初次相遇。他带着自产的核桃油上台分享,满怀报国之心,却因销售困境而陷入沉思。他深情描述横断山净土核桃与世代清贫的藏民,饱含热切与悲悯,却不知如何将好核桃转化为优质核桃油。感于他的扶贫之志与家国情怀,远方平台悄悄让何主任不要砍价,并承诺高价收购,开启了万教授核桃油的远方销售之路。近一年多来,远方老师多次跟随万教授进横断山,考察研发基地,见证他杨树研究成果的突破与核桃产业轻量化推广模式的成型。

此刻的万教授,目光平和而深情地望着核桃基地与杨树基地,如同望着不断长大的孩子。他的横断山核桃油之旅与杨树之路,核桃油是结缘的纽带,更是他视为战略油并为之奋斗的项目;横断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最长、最宽的南北向山系群,平均海拔4000多米,因“横断”东西交通而得名。康巴地区,这片高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险峻秀美,昼夜温差极大,堪称“一山四季景,十里不同天”。这里有贡嘎山、梅里雪山、南迦巴瓦峰等壮丽雪山,有九寨沟、稻城亚丁、香格里拉等神奇秘境,更有康巴文化、藏传佛教、康定情歌等深厚底蕴。然而,极致风光的背后,是因交通不便而极度贫困的藏民。万教授以科技扶贫的身份进入横断山,将核桃油作为突破口,在四川甘孜这片贫瘠土地上,开启扶贫37团的征程。

自2016年起,万教授投身核桃科技扶贫,从雷波县等地开始,2018年派驻甘孜帮扶。他原本专攻育种、栽培和种植,却因藏民反映核桃滞销而转向市场流通问题。他发现,消费端觉得核桃油贵,而老乡却觉得核桃便宜,根本不值得种植。经过市场考察,他敏锐地判断核桃油才是产业出路,这种战略判断后来成为国家对核桃产业的定位。2006-2020年,全国掀起核桃种植热潮,2020年种植面积超1.2亿亩,产量达480万吨,成为第一大经济林树种。核桃含油率高,油品健康,而我国食用油进口依赖度常年70%左右,被卡脖子风险高,故2010年前就确定核桃为“木本油料”,战略任务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核桃油富含亚油酸、亚麻酸、油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对婴幼儿和孕妇健康至关重要,已成为珍贵食用油。

万教授将核桃产业出路定在核桃油上,不仅因为加工简单,更因为核桃油品质优良。横断山的老核桃树壳厚、出油率低、成本高,加工企业不愿收购。但这些老核桃树是几百年历史的国家资源,万教授决心将其价值化。这些老核桃树生长在海拔2000-3200米的川西高原,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原始纯净,无污染,藏民自然晾晒即可,几乎无坏果。它们是原始古老的野生核桃,历经百年沧桑依然枝繁叶茂,无施肥、无打药、无农残,是真正的净土核桃。

既然无人愿加工,万教授便亲自投身核桃油加工。他研发了带壳液压榨油工艺,既省脱壳成本,又保证核桃油新鲜度,氧化值低,保质期长达两年。他致力于核桃油产业化发展,着眼于产业壮大而非个人企业生存。他设计的轻量化生产工艺,只需200平米厂房,30万投入,即可生产优质核桃油,并可复制推广。这套工艺遵循四原则:油质高、简单易操作、可机械化、投入低。其基础是万教授对核桃的深刻理解,他知道如何保留好成分、消除不好部分。选型过程艰辛,甚至曾卖房,但每个设备都是来之不易的意外之选。

万教授核桃油杨树情:科技扶贫振兴之路

万教授的模式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稻城亚丁偏远乡镇的核桃,经他指导建厂,办下生产许可证,完全消化。他希望核桃油引入群雄并起的时代,而非兼并时代,让参与者众,产业真正发展。他调整核桃油定位,从高端小众食用油转向大众化油品,降低价格,扩大消费。他还研发核桃渣有机肥、土壤改良项目、食用菌种植试验等,最大化核桃价值,降低核桃油成本,吸引更多人参与。

万教授将横断山核桃油视为心愿,已向中央递交关于核桃产业振兴发展的建议。他长期“行走”于川西高原、横断山脉、喜马拉雅、新疆等地,探寻杨树、核桃奥秘,同时建设种子资源库,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核桃基地,他给农大大学生上课,讲述自己11年前亲手种下的核桃林,以及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的未来。他希望农业劳动变得轻松,让劳动成为一种享受。他筛选野生核桃,培育抗病品种,却因核桃产业困境而转向加工业。他演示剪枝,畅想未来农业机器人,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深刻的开天眼课。

万教授的浪漫与务实,源于中国书生的家国情怀。他思考的出发点,始终是于民有利、于国有利。他的产品,既有专业性底线,又有士子底线。横断山核桃油,是一级核桃油,严控原料质量,41°带壳烘炒,纯物理低温压榨,两次过滤。万教授与杨树,同样充满激情。他研究杨树,希望改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为藏民提供燃料,扭转沙化趋势。这片杨树基地,是他们收集、评测、研究的成果。他们发现物种起源的缺陷,甚至推测人类起源可能来自两波差异很大的猴子杂交。他们保存濒危杨树品种,发现新物种,并计划用于干旱地区造林。青藏高原区几乎所有的杨树都在眼前,他们建了国家林木种子资源库,今年已将杨树苗子种上高原。

这是万教授,一位中国书生的家国情怀。他的核桃油,始于扶贫,终于产业振兴战略,以专业、务实、家国情怀崛起,只因它能提升国民健康,能摆脱中国粮油被卡脖子的命运。他的精神世界充满浪漫气质,源于自我追求,更倾向于探索真正的自我。在川农,在横断山,在青藏高原,万教授用行动诠释着书生的担当与情怀,用核桃油和杨树,书写着新时代的家国故事。

远方好物推荐官文章来源于远方好物官方平台,远方好物社群,远方好物公众号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