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开门炮与拜年习俗传承年味

远方好物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岁首祈岁祭祀活动。古人们怀着敬畏之心祭拜天地神灵与祖先,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丰富,这些古老的习俗逐渐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春节庆祝方式。

春节开门炮与拜年习俗传承年味

小编的家乡,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凌晨,即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的首要活动便是点燃”开门炮”。城市瞬间被爆竹声包围,象征着送走旧岁、迎接新年以及接福气,民间俗称为”接年”。放”开门炮”过程遵循着传统习俗:首先点燃一串小鞭炮,称为”百子炮”,寓意子孙满堂;接着是三响双声大爆竹,每声代表驱除一年中的疫疠灾晦,并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三响必须全部响亮而清晰。人们相信,越早放”开门炮”,新的一年里无论做什么都会顺遂如意,商人会财源广进,农民也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放炮时还会口中念念有词:”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以期带来好运。传统鞭炮外皮和内层均采用鲜艳的红色,燃放之后,红纸碎片如繁花般铺满地面,仿佛给大地披上一层锦缎,营造出充满欢乐与祥瑞的氛围。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考虑到安全及环境保护等因素,现在许多城镇已经禁止燃放鞭炮。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和渔岛,这一传统习俗依然保留,继续为新年增添热闹非凡的气息。当脚步走向大年初一,天尚未破晓,阵阵鞭炮声再次响起,轻轻”拽”出熟睡中的我们,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宣告着新一年到来。随着家家户户打开大门,人们跨入新的一年。

春节开门炮与拜年习俗传承年味

春节大剧的高潮到来,拜年也开场了。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第一个清晨从家拜开始,即从自己家祖父祖母和父母拜起。晚辈们早早起床,整理好衣装,向家中的长辈拜贺新年。家族之间情感纽带的延续与强化,中国人的孝道文化正在一代接一代传承着。长辈们在接受晚辈的拜年后,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递到晚辈手中。寓意着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与期望,象征着平安顺遂、吉祥如意。小小红包,蕴含无尽温情,传递家族间代代相传的关爱与祝福。走出家门,瑞气满街,喜气盈野,全村拜年的人流你来我往,人声鼎沸,蔚为壮观。集体活动般的拜年,一家或一族的家人和乡亲,结伴、结队而行去拜年。一帮人鱼贯而行、川流不息,相遇之后,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要相互问声:过年好。60年代多是几十号人的大家族集中起来组成长长的拜年队伍。东家进,西家出,你家拜,他家迎,「过年好」、「拜年啦」、「恭喜发财」的问答声,伴着人们匆匆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欢闹成一片惊天动地的交响乐。

春节开门炮与拜年习俗传承年味

在这一天,还有一道必备的美食就是”年糕”。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步步高升,是吉祥食品。可以蒸、煎或煮,口感软糯香甜,深受人们的喜爱。或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或是包饺子,或是吃汤圆。乐融融的场景更是春节期间各地团圆习俗的一部分,诉说着彼此间的关怀与期待。大家共同举筷,品尝熟悉的美味,感受着一家人相聚的幸福。长大后才发现那些能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其实越来越少。我们都在为生活奔波,为了梦想努力,有时却忽略身边最珍贵的人。无论是传统的走亲访友、围坐家中共享汤圆饺子时刻,还是在这天前往影院观看贺岁片的体验,这些都是年的形式,它们共同编织”年”的意义。每个习俗,每次相聚,都是对爱的庆祝与延续。亲情是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会回到这个温暖的港湾。过年不仅是热闹和喜庆,更有家的归属感,是爱的传递。您的家乡大年初一有着什么样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传递年味。小远2025.01.29

春节开门炮与拜年习俗传承年味

春节开门炮与拜年习俗传承年味

春节开门炮与拜年习俗传承年味

春节开门炮与拜年习俗传承年味

远方好物推荐官文章来源于远方好物官方平台,远方好物社群,远方好物公众号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