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炯黄勇院士对话药食同源大健康新趋势

远方好物

2024年9月4日下午,远方健康食品共享展暨山海协作健康食品专题座谈会隆重举行,特邀两位重量级院士——吴炯院士与黄勇院士莅临现场,为与会者带来一场关于大健康产业的前沿探索与深度思考。

吴炯院士作为全球知名的细胞生物学家,不仅担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和国家特聘专家,还曾执教于世界顶尖的麦吉尔大学,并担任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首席科学家与执行总裁。他长期深耕细胞生物学领域,在抗肿瘤治疗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涵盖干细胞药物、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及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等前沿领域。近年来,吴院士将研究重心转向药用植物在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将现代生物科技与传统中药相结合的研究中展现出卓越成就,更开创了“逆向中医学”这一全新学科方向。在本次座谈会上,吴院士以“大健康赛道的药食同源新思考”为题,为与会者描绘了一幅健康产业的宏伟蓝图。

他首先以大健康时代为背景,指出人类健康梦想正逐步照进现实:根治癌症、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等科幻概念正在科技与医疗的融合中成为可能。基因编辑、细胞药物等创新技术为疾病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效手段,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更是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大数据分析不仅帮助深入理解疾病模式,还能预测健康趋势,为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持。同时,吴院士强调健康消费新需求正推动着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的发展,尤其是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医疗体系正从治疗为中心向预防为中心转型。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和康复护理的需求日益增长,消费者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也愈发强烈。

这些新兴的健康需求,正加速推动药食同源食品的研究进程。吴院士深入剖析了药食同源的概念,指出其“非药胜药”的特性——既能补充营养、强身健体,又具有纯天然的优势,完美契合“治未病”的中医理念。他进一步比较了中药与药食同源的区别:中药药效强劲,正确使用时效果显著,但不当使用易产生明显副作用;而药食同源的效果相对温和,即使搭配不当,也不会立即引发严重后果。然而,吴院士强调,食物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日常饮食不仅提供必需营养,还会通过食物性能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其作用之显著不亚于中药。因此,科学合理地调配饮食,持之以恒,将产生药物难以企及的效果。

尽管药食同源食品优势显著,但吴院士也坦言其面临的挑战,如有效生物活性浓度低、活性成分单一等问题。为此,他开创的“逆向中医学”新领域提供了解决方案:首先深入分析传统中药成分对已知健康和疾病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及关键靶点的影响,然后基于分析结果精准设计针对特定疾病治疗靶点的中药组方。这些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的组方,通过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制成新型治疗和健康管理的制剂,为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开辟了新路径。

吴炯黄勇院士对话药食同源大健康新趋势

在随后的院士对话环节,黄勇院士——贵州广济堂董事长、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药学联合会(中国)专家委员会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肽类物质研究院副院长——分享了其研究中医药二十余年的心路历程,以及为何最终将目光聚焦于鹿这一神奇物种。黄院士以“鹿的世界是迷人的科学殿堂”为引,生动描绘了鹿的诸多神奇特性。“鹿非常迷人,越了解它,探索越多,它就越发令人着迷!”他详细介绍了鹿血管的独特之处:一旦破裂,血管能自动收缩并产生凝血素,实现快速止血。这一特性在医疗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例如在战争创伤中,若能开发出基于鹿血管特性的药物,可显著降低因血管破裂导致的死亡率。

黄院士还分享了其团队在鹿胶小分子肽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该物质有望实现骨骼再生,目前已进入动物细胞实验阶段并取得成功,正待开展人体实验。此外,他提到鹿的某些物质能够修复神经,已有十余例临床试验案例证实其有效性。除了这些正在推进的项目,黄院士的团队还在研究针对老年痴呆的可逆性治疗,展现了科学探索为人类健康带来的无限希望与生命厚度。

吴炯院士与黄勇院士的精彩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科学盛宴,深刻揭示了生命科学的优雅与迷人。何主任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在互联网下半场,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到”——远方好物正是通过“做到”实现崛起,以独特的产品品质和价格优势,打造出一盘让孩子放心吃的优质好货,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提供优质产品,远方还致力于搭建专家讲堂、科学家讲座等专业科普平台,帮助人们不仅“知道好”,更能“理解为什么好”,从而重新构建对好物的认知体系。

这场座谈会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产业的启迪,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蜗牛2024-9-6

远方好物推荐官文章来源于远方好物官方平台,远方好物社群,远方好物公众号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