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传奇与绿色有机食品溯源之旅

远方好物

井冈山,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传奇的山,山有故事,水有传奇。应井冈山农业局的诚挚邀请,我们溯源分队踏上征程,去探寻这片红色圣地的绿色有机食品。井冈山的海拔虽不算极致,平均仅1000多米,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它却以朱德元帅的题词“天下第一山”名垂青史。来到这片神圣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我们首先追溯的是那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辉煌历史,探寻井冈山成为革命摇篮的奥秘。这不仅是对神圣使命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我们当下幸福生活的深刻感悟,从中汲取力量,让“远方好物,星星之火”为健康好物生活的燎原之势积蓄能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划破长空,起义军在国民党的围堵下遭受重创;同年9月,秋收起义虽因敌强我弱而告终;10月,秋收起义突围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诞生。1928年1月,南昌起义余部与当地民兵在宜章县发动湘南起义,面对国民党七个师的反扑,为保存革命力量,红军向井冈山转移;4月28日,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三军在此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或“朱毛会师”,标志着革命力量在井冈山的汇聚与发展。

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平均海拔1000多米,并非孤峰耸立,而是一片连绵数百里的山脉。这里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三省相交”的区位优势,为当年红军的纵横驰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仅局限于井冈山一地,而是涵盖了江西的炎陵、宁冈、遂川、永新四县和湖南的茶陵、莲花两县,以及井冈山本身,共6县1山,地域广阔,资源丰富。

井冈山之所以成为革命根据地,原因 multifaceted。首先,井冈山地处炎陵、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交界,这里曾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群众基础良好。其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为湘、赣、粤三省起义的重要军事基地。再者,井冈山拥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尽管国民党多次围剿并实施经济封锁,但丰富的物产和热心百姓的支持,使红军在“敌军围困万千重”的情势下仍得以生存。最后,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且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存在矛盾,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第一块根据地的建立,其它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主根据地的壮大为人民军队提供了可靠的战略依托。井冈山的历史故事,不仅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当下生活的启示。远方好物,正是秉承着这种精神,为健康好物生活的燎原之势积蓄力量。

井冈山的红色历史令人敬仰,其绿色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这里空气纯净,森林覆盖率达86%,被誉为“天然氧吧”。山间雾气缭绕,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如洗,村民们守着土地,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充沛的雨量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出众多美味健康的绿色食品。井冈山,一个几乎没有工业污染的县级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它丰富的物产,如皇菊、红米、南瓜、黄桃、竹子等,这些绿色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抵达井冈山的第一顿饭,是在井之绿黄总的家常菜馆。米饭是他自己种的,蔬菜大多来自自家菜园,火腿腊肠也是自己亲手制作,就连娃娃鱼也是他自家养殖的。这顿极其绿色的井冈山午餐,让我们品尝到了熟悉的山里味道。井之绿黄总的故事同样精彩。2001年,他毕业后在深圳打工,但很快意识到这不是他想要的出路,于是毅然回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圣地,但农民生活依然贫困。黄总回到井冈山后,决定开一家旅游景区的特产专卖店。那个年代,商品流通并不充裕,特产店却成了购买当地特色产品的最佳选择。黄总从一家店开始,逐渐发展到井冈山每个景点都有他的特产店,最终成为了井冈山所有景区特产店的供应链。

雪球一旦滚动,便不会停止。井冈山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红色圣地吸引了众多商政人士前来学习、参观甚至避暑,他们带走的不仅是井冈山的土特产,更是对这里的认可。信誉是成功的关键,黄总深谙此道,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历史的画卷上,鲜活的人物太多,而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挑战。少而慧者能明白这些道理,天性豁达者拥有善良和热情的天性,他们的人生总是更加精彩。

2014年,黄总在经营特产店十多年后,开始自己种植一些品类。他拥有四块皇菊基地,都在井冈山,采用轮种的方式,让土地得到充分的休养。他的皇菊肥厚饱满,泡上一朵,就是简单而甜蜜的享受。他看不上婺源黄菊,甚至向婺源黄菊的郭洁请教种植经验。他深知,控制品质是关键,地势、土壤、温度、海拔等条件都会影响菊花的成活率、色泽、花型以及最终的味道。井冈山的原生态村落,为皇菊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昼夜温差大、日照短、病虫害少,享有天然矿物质水源,因此黄总的井冈皇菊具有极高的营养成分价值。

种植过程中,黄总近乎偏执地追求品质。他只使用农家肥,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人工除草,参照GAP标准执行规范化种植。烘干技术采用空气源智能温控设备,0添加、纯正天然,经过多道工序,朵朵经人工筛选加工而成。经过漫长的等待和酝酿,一朵朵真正的皇菊被仔细地裹在独立包装袋里,让人心生欢喜。黄总的产品很多是直供一些重要单位的,绿色品质是这些人最在意的,因此他亲自种植了黄菊、红米、南瓜、竹笋等主要产品,只种植有机,其它都不重。

中午的红米粥,上了两次,似乎都被瓜分完了。红米基地的田埂,杂草丛生,我们走在其中,细皮嫩肉的小伙伴,估计都少不了带着点彩回来。斜阳懒懒地照着稻田,水稻散散地接着霞光,光也肆意地停在稻叶尖儿上,披在稻子身上,有些不经意地落在根和水的交会处。超哥信步田埂边,白衣少年,让建成用镜头掠下他此刻的洒脱。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言不语的水稻,乡野的智慧。

井冈山的南瓜也很好,“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的精打光”,这红色歌谣,既唱了红色传统,也唱出了井冈山很适合种南瓜。南瓜种植了三十多亩,也在肖家村,离红米基地不远处,不过,现在不是摘瓜的时节,看不见南瓜藤横向伸展,向杂草中蔓延,再覆着其上,往后生了瓜,瓜瓜们就能躲在草丛里了。

井冈山红色传奇与绿色有机食品溯源之旅

稻下禾田梦后,回井冈山城区,很是安静,脱离喧嚣。这里有隐世的哲学,那是桃花源的浪漫;有出世的热血,那是革命圣地的烈火。心安之处,应是中国人的浪漫,一夜好眠。

有机黄桃盛夏,车行经处,巍峨山脉,桃源仙境,风光秀美。黄桃是井冈山当地特色产物之一,也是占了井冈山的好天地的福气。吸的是井冈山良好的空气,喝的是井冈山天然矿泉水,光照充足,坐北朝南。摘胜于桃山野的乐趣,挎着一个小篮子,上山摘桃,山下的水洼池,一群鹅藏在里头的芦苇丛里,被路过的脚步声惊扰地“鹅,鹅,鹅”。上山,寻向阳处,隔着袋子一个一个摸起桃子来,摸到饱满的就下手。实际上,未有经验的我们,并未能摘到多少长成熟的黄金桃,但摘桃过程的欢乐,此时是要远胜于吃一颗桃子。稀疏的桃胶,也干净地洒落在树干上。不久前刚劈砍过的草,草根依然不小心能扎到脚,荣荣不足三岁的小闺女,倒是步伐稳稳地在桃树下,伸手够上一个又一个挂在下垂树枝的桃,她小篮子里的桃,比我们的多,心无旁骛地,摘着小手能够到的天地,不挑桃桃捡捡。

这片井冈山的有机黄桃是如何诞生的呢?问起时,刘总认真问,想听真话还是假话?肯定是真话啊,一个人,真实更丰满。简单总结的话,就是:有点钱(和朋友做生意挣的钱)、有点闲、买个山头玩一玩。只是,玩农业这件事,一入山头深似海,从此清闲不可能。刘总说,从开始种植到现在,一千亩的几个山头,过程的坑坑坎坎,心路历程,写在一本书里,大概是要厚厚的那种。我想倾听这个故事,刘总说,等他忙好这一阵子的桃子(黄桃赏味期极短,20天吧,这些天里,分秒得争,所以约着摘好桃好再聊起他的故事)。

见了这么些人过来,若非真有实力,做有机农业,做现代化农业,非常非常之难。比如高展,未种红枣之前的研究生阶段,他就有实力一年挣个一千多万,并以此来养自己的沙漠枣地。比如曲道长,种梨之前,十几年地产领域积累的厚度,依然在有机梨面前人间炼狱般的一轮又一轮眼见要收获却又无的绝境。比如耕读楼高总,曾经也是一个有矿的人…亦即,做有机农业非常之难,如果不是这些非常优秀的从业者,让一般的农民去自主种有机,基本不太现实。高展曾说:我能挣钱养地,我也不用花太多的钱,你让那些靠着地里收入的人,怎么去撑过那些非常艰难的日子呢。无论是产量及人工需求,都使其成本较非有机高出许多。在未有客观清晰度认知的阶段,成本高意味着竞争弱,劣币驱逐良币还在,生存的相当艰辛。但是,当他们历经六七年特别难的踩坑阶段活过来后,异常坚挺,特别扎实、结实。或许,按发展规律来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生存方式,农业从古法低效到依赖化工技术实现快速发展,是我们上一代的使命,解决温饱,再到小康;但,依赖化工简单粗暴的增产方式带来的危害也很明显,土壤的生命,食品的安全,生存的健康等诸多问题也尾随而至;从依赖化学增产到回归古法依赖生态平衡的道法自然的农耕,但不减产或能满足生存的产量,这样的使命,大概率地,是要新一代的新农人来完成,用正统且富有前瞻性的科技力量,纯净的人文精神且极具探索性的现代农业者。他们很坚持,努力,亦极其坚韧,这类人本身也富有信仰极其使命感,情怀自是不需说,但很多时候,不刻意去强调他们情怀,是因为,一旦你的注意力在渲染的情怀上,你会忽略他们的实力,无论是专业技术、管理,亦或是善于利用科技力量的能力,诸多这些系统性的能力,才使他们走过来并走的慢慢变好的路上。

犹记得一朋友说何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并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项科技,它很综合,如果要找一句总结的话:别人做不了的你做得了,竞争之一;别人不愿意做的,你愿意做,竞争之二;一很多人容易理解但做不到;二很多人容易忽视所以做不到。而这些积累多年吃过诸多苦上苦的新农人,他们的竞争力,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还是经验,以及那不可替代的在他们手里那片干净、健康营养的土地。敬重,钦佩,欣赏,皆有之。

对了,农业是一个越来越好的行业,它已被冷落了近百年,历来,水往低处流,直到,回归平衡。

有机野生生态竹林井冈山路美,美在盘旋多弯,我们去往茅坪乡黄总的有机野生竹林合作基地。车上,瞌睡中一个弯一个脑袋与玻璃窗的咕咚声。只肖半小时后的半道就把饭困(饭后困)给震清醒了。路无三尺平,道无百米直,忽如飞腾云天,又似坠落山涧,上百个弯道后,终于抵达我们的野生竹林合作基地。实际上,走进这片竹林后,就能晓得这是一片纯野生生态的竹林。一是,竹子是生命力极强的物种,所以竹林大多,长在崎岖的地方(平原种稻谷粮黍)。南方山崖,其它不好长,但只要有点土,让竹根茎伸过去,串入耳目的就会有团团根须,黄色的(老根)、白色的,裸露着生死,坚韧地拔节不分彼此,允吸着腐叶、鸟粪滑落的养分,让翠绿向阳,在风中摇曳着。崎岖之地,本就难管理,所以大部分山里竹是不需要施肥用药的,劈杂草是看管竹林比较多的一项活。但这片连绵起伏陡坡缓降的3000亩群山竹林,估计劈杂草的事也省了(又大片又陡)。蜿蜒而上,偶尔有湿地,那是泉水过处,偶尔有个坑洞,那是山涧水流的沟,一不小心地等着某个小伙伴掉入其中。蚊虫很诚实地显露原生态环境,在我们眼前飞来飞去,瞅见机会咬你一口。漂亮的大蝴蝶,也是久违地遇见。南方多雨多湿多瘴气,事物相生相克,自然地,林子里也有诸多入茶入汤入药的草,融入应对这些生存环境的生活里。一些见着眼熟却不细致认得的草很多,在山里生存的这些本事,不常入山就退化了。郭洁儿子,这位江苏少年大概尚未见过南方的深山幽谷重林,兴奋的冲进冲出,似是要有奇遇的探险。一些腐朽竹根,藏在草丛里一不小心拌你一脚,这林子野的极其充分。竹子弯着、横着、攀缠着、断裂着…自由生长,也自由向自然交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先生说,笋之鲜,非肉可比;竹之美,非肉可替换。那这生于井冈山群峦叠翠的竹与竹之笋,他若地下有知,大概率地,也是要爬过来在这里做鬼仙。

竹林下山途中,一路转到八角楼,伟人故居的圣仰。天空特别蓝特别蓝,井冈山的颜色很鲜艳,特别红,特别蓝以及特别翠绿。情绪转移能力,可以少许多烦恼。

井冈山下山途中,抵达贺子珍故居时,车子冒了烟,还闻到了烧焦的味,许是骄阳炙烤,许是弯道多摩擦,反正此刻罢工了。赶紧下车,路边候着修车或来新车倘若专注等车上,大概率地,要慢慢心生焦躁。听鸟叫蝉鸣,流水潺潺,附近有个水塘,蹲在边上寻找里头的鱼虾。贺子珍故居,也试图绕道走一遭,铁门紧锁着,更要紧的,一只狗冲到铁门狂吠,随后又跟着几只更大更小的狗冲的门口一起叫嚣着驱赶,这阵势,倒是挺唬人的,主要是看见铁门的边上,是可以爬进去的。担心狗狗也看穿铁门边的攀爬过道跑出来,还是先溜为上。石墩上坐着,看夕阳下山,看竹林风中摇曳…远方老师席地而坐,点燃很多根烟,层峦叠峰,林海浩瀚,云海磅礴,夕阳瑰丽…在这样世外桃源般滞留时刻,倒是放空了自己,思绪飞扬,飞着飞着,似是有了新的开启。他一思考,就有了星星之火,此时,此刻,在酝酿,在萌芽…井冈山之行,亦或是,将有新的战略依托。

世上若有桃花源,井冈山当是其中之一。于世外桃源,凉风、山泉、竹林。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裘!远方好物随军记者蜗牛2022-7-24

远方好物推荐官文章来源于远方好物官方平台,远方好物社群,远方好物公众号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