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刺梨溯源之旅:探秘花海与有机健康

远方好物

此刻5月28日22点27分,返程的飞机延误了两个钟头,便在飞行模式中记录下这次溯源之旅的点滴感悟吧!

前几天怀着激动的心情抵达此地,这是我第二次参与溯源活动,也是第三次与远方的朋友们相聚。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上一次的合肥站,我仅是下班后从南京开车赶去参加店主大会,算不上真正的溯源之旅。但正是这群人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再次相见。这次如约而至毕节站,一方面是因为时间恰逢周末,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刺梨而来。

刺梨在我第一次上架时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此前从未听说过这种水果。但徐总父亲脑梗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那位老人四处求医无果,甚至接受了放血治疗,最终却通过刺梨在不伤身体的前提下改善了健康状况。这个案例深深触动了我,因为我姥姥正是糖尿病并发症脑梗患者,但凡能对她有益的物品,我都想让她尝试,只愿她能更健康一些。于是我便购买了刺梨原浆,但同时也想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

一路辗转,从飞机到高铁,再到地铁和打车,最终抵达刺梨花海时,却没想到它竟藏在这如此偏僻的地方。连出租车司机都确认了三遍目的地,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定位是否准确。再次核对后才发现确实无误,便对司机说:”跟着导航走就好!”更没想到的是,这里竟位于海拔1700米的高度。那天下午本已酷热难耐,转眼却寒意袭人,这种剧烈的温差反而为刺梨的生长提供了更长的周期,使其营养物质更加丰富。

刺梨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独黔中有之,移于他境而不生!”这正是所谓的道地药材。书中还提到:”渍其汁同蜜煎之,可做膏”,说明刺梨既是药食同源之物,又能对身体产生益处。

当我走进刺梨花海,发现杂草丛生,完全没有光秃秃的土地。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伍总监视频中提到的”不打除草剂的园子”——各种野草肆意生长。基地的道路崎岖,是不断向上的山坡,我不小心摔了两个”屁股蹲”,身上也划出了几道血痕。细看树枝,每根都布满刺,连花下的果实也不例外。中医认为,这类带刺的果实对结节类疾病有帮助。徐总还提到,刺梨的形状与病毒、癌细胞相似,从以形补形的角度看,它或许能抗癌消炎。

遗憾的是这次未能见到刺梨鲜果的模样,但我知道花下的果实正在成熟中,等到8月份便会挂满枝头,那时也会有新鲜的刺梨汁上市。冷风中,大家仍在排队拍照,吴总不断催促上车,说很快会下暴雨。最终我带着不舍离开,因为错过了最后一班车。而此时溯源铁路的电影组正在风雨中拍摄搞笑视频,我们这些参与者却蜷缩在车里剪辑素材,等到天黑才回到车上,大家依然欢声笑语,没有一句抱怨,没过多久便安静入睡。

没想到远方老师带出的团队如此优秀!或许正如所言,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此刻唯有感动,感谢溯源小伙伴们日复一日提供的精彩素材。

毕节刺梨溯源之旅:探秘花海与有机健康

再来说说工厂参观的经历。生产流程我不多赘述,只想聊聊有机种植的问题。220万亩刺梨基地中,仅有不到5万亩是有机种植,而远方的标准是在这小部分中再挑选最优的。此刻才深感能遇见远方是多么幸运的事!

这是我第一次直面农残问题。在远方的长期教育中,我已了解农残的危害,知道除草剂会让人长出”毛”,因此只吃远方的水果。但这次才得知,国标中竟允许敌敌畏存在0.1的残留量——这可是自杀工具啊!小时候它可是家中必备的杀虫剂,却从未想过会喷洒在食物上。即便随机喷洒,又能保证每处都控制在0.1吗?每天摄入微量,身体代谢能力不同,日积月累怎会没有残留?毕竟不会有人永远不生病。

此时更觉有机健康安全的重要性,需要更多人了解和普及。虽然我只是平凡之人,但愿继续坚持努力去分享!

关于刺梨的降血糖、防脑梗功效,我向徐总请教了几个问题,他的回答如下:脑梗、心梗都是血管堵塞所致,而堵塞就是”梗”的意思。SOD能清除自由基,清除血管垃圾;VC则软化血管。在高VC和高SOD的作用下,或许能帮助改善问题。但刺梨只是天然果实,不能替代药物,因此不能停药或胰岛素。过程中可能存在反弹,这类天然食物需要坚持,建议每天4袋刺梨原浆,持续3个月!我会给家人继续饮用,期待良好效果。

溯源之旅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收获成长。这次也上了直播分享自己的经历,也聆听了许多他人的故事,非常感谢远方提供的平台。每次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诚——面对面交流更真切,记忆也更深刻。每个人的分享都发自内心,没有丝毫造作。因此无论有多少人相信与否,我都会坚持做下去,因为这是有意义的,能帮助他人!渐渐明白老师说的”孤独”,但最终同频的人终会相聚。

鲍鲍
2023-5-29

远方好物推荐官文章来源于远方好物官方平台,远方好物社群,远方好物公众号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