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鳌地瓜探源记:海边烤地瓜与甜蜜传奇

远方好物

中午时分,我们抵达了六鳌,正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海风轻拂,为这趟旅程增添了几分惬意。烤地瓜成了我们此行的重头戏,不仅能够品尝到六鳌地瓜的独特风味,还能享受海上冲浪的乐趣。有吃有玩,更有诗意的远方,这才是旅行的真谛。于是,海滩上瞬间热闹起来,冲浪者、戏水者、烤地瓜爱好者以及摄影师们纷纷占据各自的位置,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海边画卷。

林老板是六鳌地瓜基地的主人,他热情地邀请我们面朝大海,聊聊六鳌地瓜的故事。林老板朴实无华,当我们询问六鳌地瓜是否有品级和独特特性时,他笑着指了指百度的介绍,说那更全面。常年与泥土打交道的农民,不擅长也不习惯华丽的辞藻。猫队长和大桔子想与他合影,他却害羞地拒绝了,怕被老师知道他和美女们合影。他坦言自己只是个种地瓜的,没什么好宣传的,种地瓜虽然辛苦,但收入稳定。

林老板家种地瓜的历史悠久,从他父亲那辈就开始种植。六鳌地瓜最早走出六鳌,也是他父亲带去的。他先是把地瓜带到泉州,再带到福州,慢慢地,六鳌地瓜也传到了东北。这些事情发生在20年前,也就是说,六鳌地瓜走出六鳌已经二十年了。

“你父亲为何会想着把六鳌地瓜带到外面去呢?”我们好奇地问道。“因为他以前是供销社干部。”接着我们又问:“那没有你父亲带出六鳌,是不是六鳌地瓜就不会那么有名气呢?”“不会,我爸没带出去,还会有其它人把它们带出去的,要出去的,总会出去的。”林老板的回答朴实而真诚。

林老板年少时就和父亲一起种地瓜,后来当兵,退伍后在外奋斗两年,又回到了老家继续种地瓜。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坚持着。种地的时间长了,种的地也大了,他成了六鳌地瓜协会副会长。他说,六鳌地瓜现在的品种是他引进回来的。地瓜苗,从以前的二代、三代、四代苗,到现在固定只用二代苗,也是他们这些大户优先试验的。二代的苗比三四代苗要好很多,越往后,越老越退化,种的地瓜,品质也越差。所以,他们规范成了二代。

六鳌镇地瓜现在是漳浦县的一个重点项目,其中一个副县长以及宣传部部长亲自抓的项目。六鳌地瓜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经过多年的奋斗,今年终于下发。作为六鳌镇的双胞胎(另一个六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六鳌紫菜),同时也作为县长亲自挂帅的产品,六鳌地瓜在当地被要求向着优秀的地瓜成长。土地每年都要检测,地瓜间隔一个月左右要被测试,动不动抽检不同田块的地瓜,看看谁家种植是否按健康种植方向来。

烤好、品尝完地瓜后,我们又驱车前往地瓜基地。六鳌红薯的种植地位于台湾海峡的六鳌半岛靠海岸线一侧,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是富硒的沙地,非常适合红薯的种植。普通土地的土壤密集易结块,种出的红薯不够甜。而六鳌的沙土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不会出现土壤结块的现象,这是最利于红蜜薯的生长与甜味的沉淀。沙地、土质疏松、通气性良好、富硒……这些特征,正是海南澄迈桥头地瓜的特点。六鳌地瓜也有了向着桥头地瓜看齐的野心,时常组团去学习。

六鳌地瓜探源记:海边烤地瓜与甜蜜传奇

独特的海边沙地,土壤层沙质结构可充分吸收深层地下水以及海水中天然的盐分、矿物质,造就了六鳌红薯独有的天然香甜粉糯。这是瓜界给六鳌地瓜的评价。沙土里生长的六鳌蜜薯,比普通红薯富含更多种微量元素和纤维,对人体肠道蠕动有益。这点倒是易理解,大部分人吃地瓜杂粮对肠胃及体型都更美好,猫队长除外,她说她的肉都是地瓜给的(也不知道地瓜背不背这个锅)。

六鳌地瓜,不似我们老家那般拿锄头或机械等农具挖,而是人工双手刨地,原始又麻利。因为它瓜皮薄如纸,肉质细嫩,用农具采挖容易破坏地瓜,影响外形美观,也不易保存。另外,种植在沙地,土质疏松,相对来说也利于人工采挖。不过,就算沙地疏松,直接上手也不易,老陈今天化身瓜农亲自体验双手刨瓜的工作(为了让他更具形象,手表等物都要摘除),蹲在地上,虽然采挖不少,却费了大劲。林老板说,一般采挖之前,得提前一天先浇水,这样沙质松软点好挖。但也不能距离太近时间浇水,地瓜要是进了水,味道就不好吃了。

六鳌地瓜量并不多,在整个六鳌镇,大概就只有1.4万亩左右,这是官方数据,林老板说实际比这个数据小。因为,六鳌的地,除了种地瓜,还种大葱。种大葱的收入是要高于地瓜的,地瓜胜在稳定。而且,种种地瓜后,还得轮种大葱等其它作物养地。

为什么六鳌地瓜味具有独特的天然香甜粉糯呢?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从地瓜的特性还有六鳌这的土壤、日照等了解。地瓜性喜光、喜温,不耐寒而较耐旱(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之间)。六鳌位于海边沙地,一方面土质疏松(空隙大),透气性好,利于作物生长,另一方面沙地类似某些地区的“砾石或鹅卵石覆盖田地”,昼夜温差大(沙土比热容小,日晒升温快,夜间降温快),利于地瓜糖分的积累。(沙漠是不是要想办法种上地瓜)其次,六鳌镇“年日照时数2000—2300小时”,日照时间长,光照长,光合作用强,养分积累较多。还有,六鳌地瓜“甜中带咸”,与附近海水有关,挨着海边,海水影响沙土,地瓜在吸收了海水的天然盐分后形成独特口味。林老板说,他们自己有时也笑称水海风地瓜,海风一吹,带着海盐,抚过瓜叶,留一点淡淡的盐在瓜藤里,再浸润到瓜中。这些特点,形成了六鳌地瓜特别的味道。

所以,这样的味道,我们期待吗?甜度测后,烤地瓜品后。远方老师继续说,回酒店,煮地瓜,吃地瓜,再投票。溯源一个品,不是一定要上这个品,而是,甄别清晰这个品之后,觉得值了,就上;如果不达,就不上。我们跋涉千里,越过山丘,不是为了证明我们来过,而是,上的品,不要让信着你的人失望。

晚饭间,人人品地瓜,大桔子说好吃,比中午好吃;小波先闻再准备入口……隔壁桌的萍姐用她特有的长者声量喊着好吃,太好吃,一定要让他们上架……更多的声音在热闹地跳跃着,她们说,要上今天从地里摘回来这样品种的地瓜,我们总更信着,自己刨过的地和自己尝过的味。远方好物随军记者蜗牛2022-9-14

远方好物推荐官文章来源于远方好物官方平台,远方好物社群,远方好物公众号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